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曹义孙教授接受检察日报专访—《三中全会绘制公平蓝图》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12-16 [来源]: [浏览次数]:
三中全会绘制公平蓝图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在广州市民中做调查。“你最关注什么?”面对这个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受访民众最关心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显示出当下时代的民心所在。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曹义孙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对于目前存在严重不公平现象的问题和领域,逐一给出了明确的政策方向。

据记者统计,《决定》全文中,“公平”一词共出现了20次。“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频繁出现的“公平”表明,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普通民众将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成果。

我们会在哪些具体方面享受到公平?曹义孙称,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改革走向表现为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形壁垒,这是经济制度完善的一大突破;在土地政策方面,改革走向在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权于民,以平等的产权、同等的收益为基础,尽快让农民更多享受到土地红利;在社会保障方面,改革将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方面,通过建立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制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可以说,“公平”是《决定》中一条鲜明的主线,是民心所向,也是改革所向。

“效率就是生命”这样的标语还深刻地存在于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我们的记忆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人们的追求,也是国家鼓励普通人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响亮口号。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改革开放初期,强调市场取向、效率优先是有历史依据的。三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财富蛋糕”越做越大,“公平焦虑”却越来越多,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愈发强烈。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为何从关注“效率”转而关注“公平”?在曹义孙看来,公平不仅解决的是分配问题,更能解决发展的问题。不仅是为了温饱,更是为了人权与尊严。

曹义孙称,近一段时期以来,公平问题受到了持续关注、呼声和诉求都很强烈,三中全会把社会共识凝聚起来。因为当财富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分配不公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也将最终影响继续发展和效益效率的持续释放。

身为法学研究者,曹义孙对公平的理解,还与人权、尊严密切相连。“公平能够产生人格上的自我肯定。如果人们感觉不公,受到屈辱、欺负,不仅产生负面情绪,而且有损尊严。国家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实际上也是在保障普通人的人权与尊严。”